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心得 -> 正文

张建英:二十大报告强调的“教育强国”

日期:2023-10-28 阅读次数: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5亿多人,其中80%以上是文盲。1949年11月教育部成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1957年党中央确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1978年,党中央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思想。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国家教育发展史的里程碑。1995年党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7年党中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提出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2015年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16年党中央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2017年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党中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党中央提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强国”。

回顾当代中国教育历程,新中国成立至今74年时间,党的教育事业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教育历程,建成了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保障了14亿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新增劳动力54.3%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握好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进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前列。

教育强国是一个中国本土的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保障,具有先导性和引领性。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强国。

第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古代中国有丰富的教育思想,有众多的教育名师、教育典籍,有璀璨的教育瑰宝、厚重的教育历史,更有深刻烙印在中华民族内心的优秀教育传统基因,即教育智慧。例如古代教育家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等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是属于中国教育思想遗产中的瑰宝。出现过如古代的孔丘、墨翟、孟轲、荀况、王充、韩愈、朱熹,近代和现代的蔡元培、杨贤江、徐特立、陶行知等教育名师,出现过如《论语》《孟子》《荀子》等教育典籍和《学记》等教育专著,出现过《帝范》《诫子书》《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等家书家训名篇。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锚定“四个面向”,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教育科学体系。

第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技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办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化教育体系,在历届领导集体共同努力下,贯彻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教育方针,坚持守正创新。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事物矛盾的外显,能否发现真问题,解决好问题,这是新时代的问卷,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好的答卷。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发展。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在工作和实践中开局破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展中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问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外。我们也曾走过不少弯路。但中国共产党擅于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总能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中国的教育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如何教育人,是教育的第二个问题。教育姓公还是姓私,是教育的第三个问题。人民满意还是不满意,是教育的终极问题。

第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至今坚定不动摇。在社会主义事业系统体系中,这是教育事业的自身定位。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深化教育改革,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下,考虑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科学性原则,教育事业涉及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体系、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四位一体,这是教育事业的内涵定位。

“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我国国情,从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出发,适应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提出来的。

第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无论是援非、“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促成伊朗沙特和谈,处处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深谋远虑的智慧、为世界和平奉献力量的担当;无论是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还是为发生饥荒水灾地震等灾害的国家和地区提供的无偿援助,都是中国人民博爱情怀的体现。

74年来,中国教育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经历了几次关键的转折,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展成为当今的教育大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以教育强国为优先发展,促进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健康强国等建设。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中国人民的智慧,中国必将为世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张建英,系后勤管理处高级教师。)